2015年度周口师范学院教学团队建设计划

(2011-2015级)

 

 

 

 

 

 

 

 

 

 

 

 

 

 

 

 

 

 

 

 

 

 

 

                      团 队 名 称: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带     人:

                      所在教学部门(盖章): 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

                      填 报 日 期: 2015年12月19日

 

 

 

 

一、团队建设计划(可以量化的请量化)

(一)团队结构的优化(专业结构、学历层次、梯队建设、运行机制等)

   根据我校转型发展需求,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总体建设目标为培养生物工程实用型和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不断深化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和优化团队结构,努力使本团队成为在省内同类院校同专业中具有领先水平及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群,成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15年度具体建设计划如下:

 

1.团队专业结构优化建设

   本年度进一步优化团队成员的专业结构,在原有生物工程、发酵工程、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计划继续增加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酶工程等专业,可达到生物工程相关领域的5-6个专业。同时,鼓励团队成员在专业建设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生物工程相关学科或研究领域快速形成相对的领先优势。同时,根据生物工程特色专业的发展需要,为加强校企合作,上年度,已聘请2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和优秀的科技人员承担校外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并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在此基础上继续聘请2-3名企业工程师和优秀的科技人员作为校外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继续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本团队现有1名海外归国博士,引进2名生物工程相关专业的博士,在2013、2014年外出培养2名微生物学、发酵工程博士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团队的专业来源结构,本年度继续引进1-2名著名高校的生物工程或食品工程博士,培养1-2名生物工程相关专业博士。

2.学历层次提升建设

   目前,本团队现有博士7人,硕士3人,本科2人,张杰、陈璨、王俊英、盛东峰4位教师外出攻读博士为进一步提升团队的专业来源结构及学历层次,本年度,计划大力引进生物工程相关专业博士尤其是专业领军人才,同时培养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驰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2015年底,计划本团队博士达到11人,硕士4人,本科1人。

3.师资梯队加强建设

   本团队现有教授达6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助教1人;团队中35岁以上中年教师比例为53.3%,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为46.7%。计划本年度教授达到7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助教1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达到50%,在不断提高学术能力和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大力引进补充青年教师,形成老中青结合、年龄层次合理的教学梯队,初步实现团队高学历化、高职称化和年轻化。此外,团队负责人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为积极推进教学名师制,加强团队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2015培养1-2名校级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

4.运行机制保障建设

   本团队以“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和“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平台,组建彰显优势和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本年度继续实行生物工程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三级岗位负责制,明确本团队各岗位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完成的阶段性任务目标,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及其相关的保证措施。团队实行动态管理,按各建设规划的目标,定期开展评估、检查及年度考核,实行能上能下式管理,确保团队建设工作顺利发展。此外,继续完善竞争与激励机制,在经费投入、教师进修、职称评定、年度评优等方面均进行有重点的倾斜。

(二)教学水平的提高(中青年教师培养、团队内课程分担情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1.中青年教师培养

   目前,团队中青年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本年度进一步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学方面,不断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学经验,以课堂听课指导及派出学习等方式,培养中青年教师,使他们迅速成长成为本团队的教学骨干;科学研究方面,实行学术带头人负责制,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学术指导和科研帮助,使中青年教师成为科研中坚力量。此外,团队要合理制定对中青年教师的奖励制度和外出培训计划,提高团队中青年教师的整体水平。

2.团队课程分担情况

  本年度,团队课程的分担主要是按照成员专业方向和科研方向进行安排,团队内每位教授坚持教学第一线,至少担任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或专业核心课,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团队内每位教师主要承担1-2门专业核心课程,年学时均不低于130,课程具体分担情况见表1。同时要求青年教师承担较多的授课门数,以便使教学与科研更好的结合,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

   表1 2015年团队课程计划分担情况

教师姓名及职称

承担课程

课程组负责人

陈龙教授、李成伟教授

 

何乐助教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化学综合实验 陈龙教授
刘怀攀教授、刘红占讲师 酶工程、生物下游技术 刘怀攀教授
陈良兵副教授 普通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实验 陈良兵副教授
杨同文教授、张杰讲师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 杨同文教授
李俐俐副教授、侯小歌副教授 化工原理、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酿造学、生产见习及实习 李俐俐副教授
葛红莲副教授、陈璨讲师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发酵工厂工艺设计、发酵工程实验 葛红莲副教授
王红星教授、徐克东副教授 细胞学、细胞学实验、遗传学、遗传学实验 王红星教授
李学思高级工程师、高立栋高级工程师 生物工程专业校外专业见习实习 李学思高级工程师

 

3. 教学方法改革

(1)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本年度,团队争取将“生物化学”课程建设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生物工程设备”和“生物工业下游技术”课程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发酵工程”和“酿造学”课程申报为校级优质课程。在进行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种教学研究课题,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同时,举办团队青年教师课堂大奖赛、教学公开课、教学研究课、学术、教学、教学管理等研讨会,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发表研究成果,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此外,为青年教师创造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机会,让他们了解专业最新学术动向和信息,拓宽学术视野,学习先进经验。结合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鼓励教师编写教材,编写教学资料、学生学习资料,提高教师的教学内容组织能力与课程设计能力,丰富了网上教学资源,并努力建设1-2门校级精品课程、2-3门校级优秀课程。

(2)深化教学改革,改进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

   本年度,要求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将创新思想溶入课堂,不断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改革课程教学方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构筑集教学-研究-工程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教学体系,继续探索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如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酿造学、发酵工程实验、酶工程、生物制药技术等11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并借鉴陈龙教授的“生物化学”课程改革和周林教授的“细胞生物学”及生物科学专业李淑梅教授的“动物学”课程改革经验,积极稳步推进改革方案的实施。

(3)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为尽快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本团队除配备老教师传帮带外,还要通过教学督导、专业主任听课,针对实际教学进行指导。此外,还建立以学生为主体、能力本位的教学设计评价制度、专业教师相互听课、集体听课及评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所有教师,从学期初的课程设计到课堂教学及期末考核等,都有监控与检查,形成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4. 教学效果

   本年度,对团队成员的授课效果评估仍根据网上评教项目进行学生无记名评分,要求团队成员期末教学测评不低于95分。此外,团队根据企业需求调研和总结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相关课程设置,强调教学的应用性效果。进行企业调研或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反馈不少于1次。

 

(三)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科研能力及科研转化教学等)

   以实施国家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为契机,依据学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目标,2015年,团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针对课程特色积极开展实地教学、丰富教学形式,在不同层面上进行教学研究,同时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整体提高团队的业务水平。计划采取的措施如下:

1.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合理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和发展需求,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施和学校转型发展号召,推行新的人才分类培养模式,进一步凸现微生物发酵和食品酿造的特色专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推进教学改革,改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创新思想溶入课堂;积极开展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探讨,制定合理的教学改革方案,并稳步实施,争取发表教改论文不少于5篇。对教师的培养,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省级的课堂教学及课件制作比赛。

(3)构建优良的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充分利用校企联合创建的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实验中心,校企联合实验室和校外生产见习、实习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4)积极申报和建设精品课程。努力建设《生物化学》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微生物学》校级精品课程,积极将《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生物工程设备》3门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申报《发酵工程》为校级优质课程。

(5)优化课程结构。在课程建设方面,整合课程内容,避免重复,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

(6)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针对青年教师合理制定岗前培训计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鼓励积极参加校、省级青年教学课堂教学技能大赛。

2.教材建设及其它教学资源

(1)教材建设。要优先采用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同时可结合地方特色,鼓励教师根据该课程的最新发展编写教材,并给予一定的资助,力争有1-2部教材出版。

(2)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在本专业现有9个实验室的基础上,讨论制定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综合实训中心的建设方案并力争完成建设。在充分利用省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企联合生物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企联合实验室和“河南宋河酒厂”、“河南莲花味精厂”、“益海嘉里集团”等校外生产见习、实习基地基础上,争取再建立2个左右的校外生产见习、实习基地,并力争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

(3)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本年度,除省校级精品课程外,组织团队教师完成主要核心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断收集实践教学资料,校内外实践期间拍摄的实践教学录像片规范整理后争取全部上网;加强主要核心课程教学信息网络化建设,尤其是校级精品课程,逐步实现教学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

3.科研能力

   以科研促教学,团队成员结合自身科研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在上年度取得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基础上,鼓励团队成员多做科研,做好科研。每个团队成员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力争立项横向科研项目;团队积极申报国家级或省级科研项目不少于2项,力争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1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或其它专利不少于2项。

4.科研转化教学

   本年度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型生物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团队跟踪国内外生物工程教学、科研最新动向,以科研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参与科研的学生达到本专业的人数1/3以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不低于4篇。以此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综合型生物工程技术人才。

(四)团队的影响辐射能力

   本年度在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省级教学团队的同时,要进一步的扩大本团队的影响辐射能力。

 

1.教学经验的影响

   本团队成员要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讨并不断实施改革方案,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探索、优化、完善教育教学新模式,争取发表较高水平的教改论文,以此推广教学改革成果。

2.教学会议的影响

   制定外出访问、交流和培训计划,鼓励团队教师积极参加全国性、地区性或年度教学研讨会,加强校校之间、专业之间、院系之间的交流,推行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用的教学方法,扩大团队的影响力。

3.网络资源的影响

   以《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龙头,完善《微生物学》校级精品课程资源,进一步带动其它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和网络资源的建设,形成优质公共教育资源。

4.教学资源的影响

   在现有校企联合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见习实习基地建立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新模式,建设一批产学研结合,成效显著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和中原区域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力争建立省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实验室、校级重点学科等教学平台,进一步的提高影响辐射力。

5.社会服务的影响

   通过为企业和事业单位开展相关专业的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团队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二、团队建设保障条件和具体措施

   本教学团队要实现规划目标,并在教学、科研中更好的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必须采取具体的措施和运行良好的制度保障。

 

1.政策保障

   学校教务处、人事处及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等部门为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教务处为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业务指导,人事处为团队成员的引进和晋级提供保障,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为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教学硬件条件,为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科研环境。

2.资金保障

   学校和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在教学经费、教学研究、教学交流与进修等方面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且对于教师授课所必须的教具、电脑、教学软件、资料等提供经费支持。

3.师资队伍保障

  本团队在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职称、年龄、学历和学缘上结构合理、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4运行机制保障

1)实行带头人负责制。设立项目小组,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进行年度考核。

(2)建立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教学准备工作、教学过程中的规范要求和期末考试相关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机制。

3)注重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鼓励青年教师须参加各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等教学活动,并制定外派考察、交流、培训等计划。

4)积极推进“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养模式。鼓励青年教师每年到工厂企业学习锻炼,外出研讨交流,同时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和优秀科技人员到校授课,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各项技术资格证书。

(5)鼓励青年教学外出学习和交流。本年度争取派出1-2名青年教师到国内相关专业的知名高校进修学习,并鼓励团队教师参加国际或国内举办的相关专业的学术研讨会。

 

三、预期建设成果

1. 团队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在微生物工程学科及生物产品研发领域形成相对的省内领先优势,逐步形成发酵工程方向的专业特色。

 

2. 本年度计划培养合格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64名,研究生录取率不低于50%,招生2015级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新生70名。

3. 计划培养1名发酵工程或酶工程学科博士;聘请2-3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及优秀的科技人员作为校外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鼓励1-2名教师考取工程师或相关技师资格证书;邀请国内外生物工程专业知名人士为本团队教师进行座谈和交流。

4. 计划建设《生物工程设备》和《生物工业下游技术》2门校级优秀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申报《发酵工程》和《酿造学》2门校级优秀课程。

5. 按计划完成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年度建设任务,本年度计划20-30名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进入基地进行毕业实习。

6. 制定3-4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发表教学改革论文不少于5篇,申报省级教学改革课题不低于1项,计划申报生物工程专业校级重点学科。

7. 教师发表学术论文不低于12篇,学生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不低于4篇,力争立项横向科研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级或省级科研项目不少于2项,力争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1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或其它专利不少于2项。

 

 

四、经费开支预算

经费来源

额度(万元)

总计

校级资金 3.0 6.0
系(部)配套资金 3.0

支出科目

金额

(万元)

用途说明

1.教学研究

2.0

课程建设、课件制作、教学录像、网络教学制作
2.出版论文教材

1.5

资料查阅、打印、论文发表或教材出版
3.中青年教师培养及引进人才

0.5

中青年教师进修培训、攻读学位及引进高层次人才
4.教研交流

1.5

教研及学术交流、会务差旅
5.接受教师进修及教师锻炼

0.5

接受教师进修、教师企业锻炼

五、所在教学部门意见

 

   我单位教学团队成员将严格遵守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项目管理、财务等各项规定,切实保证团队建设工作时间,按计划认真开展工作,按时报送有关资料,及时报告重大情况变动,按期完成团队建设目标和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