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一、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现状

1.师资队伍

   目前本专业有14名专任教师,其中有省级和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正高专业技术职务2人,副高专业技术职务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7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4%,副高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2%,中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初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4%;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9人,占总数的64%45岁以下的11人,占79%45岁以上的3人,占21%。目前本专业教师的职称偏低,学历和年龄结构较好,但是随着未来学生规模的扩大,师资队伍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

2.专业课程开设情况

   本专业目标是培养具备生物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工程与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生产部门从事生化产品、生物制品的设计、生产和新技术研究,以及与生物工程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课程选择与开设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本专业现开设的专业课程情况为:(1)专业必修课共22门,1104学时,57学分,包括普通生物学、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有机化学、大学物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工程制图、生物下游技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13门理论课和普通生物学实验(上、下学期)、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生物化学综合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生物下游技术实验等9门实验课。(2)专业限定选修课共12门,540学时,28学分,包括酿造学、酶工程、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程工厂设计等9门理论课和发酵工程实验等3门实验及实践课程。(3)专业任意选修课11门,共288学时,要求学生选修126学时8学分。

3.实践教学

3.1实验教学

   生物工程专业现有实验室总面积为1210平方米,仪器设备约350万元,其中拥有近12万元的小试发酵罐、价值100多万元的液体发酵罐。目前本专业共有10个标准实验室,分别为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工程实验室、发酵工程实验室、生物下游技术实验室、植物学动物学实验室(普通生物学实验)、显微镜室、无菌室和灭菌室。正在筹建的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生物工程实训实验室。

3.2校外实践教学

   生物工程专业见习主要以学生参观为主,采用集中教学方式;专业实习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全面参与生产实践,采取校企双重管理指导模式。为进一步加强科研与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建立起了实践基地的长效机制,为学生的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创造优良的条件。

3.3专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

   生物工程专业已与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祥龙四五酒业有限公司、上海太昊生物科技(周口)医药有限公司、上海辅仁药业集团(周口鹿邑)等多家河南省驰名企业建立了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各个基地接纳学生人数分别可达150人、150人、200人;同时建立的校内专业实训基地有河南省植物遗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白酒微生物发酵联合实验室等,目前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4.管理制度

   为确保教学质量,从教学规范化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两个方面入手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在教学管理规范化方面制订了《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教学规章制度》,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对教师的教学全程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制订了《生命科学系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细则与实施方案》,《教学优秀奖评选实施措施》,《任课教师与学生双向考勤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课前签到制度》以及“班级教学日志”、“教师课后记录”、“作业批改记录”、“晚自习辅导记录”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检查落实措施。对教学活动实行全程监控,确保日常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5.存在问题

   生物工程专业是生科系的年轻专业,在教学软硬件条件上与老牌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相比还比较薄弱,故目前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实验条件与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

二、专业建设发展回顾

1.人才培养

   本专业自2003年开始筹备,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首届本科生,七年来本专业共培养本科生近300名。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生写入党申请书比例近年来大为提高,达到90%以上。自专业开设以来,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水平的高级人才,本专业在校生外语水平CET-4通过率将近70%,省级三好学生7人,省校级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大赛奖获得者7人。2008年首届毕业生研究生录取率达37.6%,以后逐年递增,2010届毕业生研究生录取率突破60%,且考研质量也大幅度上升,大部分学生考入985211高等院校,除50%左右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到高等学府进一步深造外,其余大部分学生到相关专业的中大型企业参加就业,就业率达96%以上,学生大多在省内外各行各业从事相关工作,主要涉及白酒、啤酒、制药、环保、食品、安检等省内外行政管理、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领域,为河南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2.教研、科研与教学团队建设

   本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具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对于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网上测评平均得分达90分以上,近五年来共发表教研论文近20篇,科研论文100多篇;完成省级教研教改项目4项,省科研项目15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承担省级教改项目11项,校级教改项目7项,并承担了国家、省、校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35项,科研总经费达200多万元;先后6人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7篇科研论文获省级优秀论文奖,团队教师所指导的学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获批校级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及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近10项。“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确定为“校级教学团队”。

3.教材与课程建设

   在教材建设上,我们不断加强优秀教材的遴选工作,目前生物工程专业使用的教材大部分为“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在使用现有教材教学基础上,不断组织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与其它高校和出版社联合编写教材,科学和高教出版社出版的由本专业教师参编的教材已有9部。

   本专业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正在申请的精品课程1门。所有主干课程均建有完备的课程档案。所开设必修课程都做有多媒体课件,正处于应用与修改完善中,其它课程正在进行制作中。专业主干课程的试题库已初步建成,在进一步完善中。

三、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发展目标

1.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和思路

   根据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建议”,依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及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教学资源配置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手段,以技能培养为特色,以申办硕士点为契机,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为宗旨”的总体专业办学思路。

   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掌握生物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建设以地方人才需求为中心,以抓教学质量为主题,以提高和改革教学管理、教学计划、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条件为先导,以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积极推进本专业的建设,争创特色鲜明、人才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建设成为校级品牌专业,成为省内较高水平的、以发酵工程技术为重要特色的我省生物工程产业的重要基地和科研中心。通过不懈的努力,构筑出集教学-研究-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教学体系,力争使教学与科研总体水平步入省内同类学科前列。本专业计划年招生人数60~90名。

2.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

2.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生物工程与技术领域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扎实的生物工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微生物育种、培养及其发酵的基本技术,并掌握较强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能从事生化产品、生物制品的设计、生产和新技术研究,以及与生物工程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2.2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由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三部分组成。具体采用“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平台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学平台,模块为专业课程拓展模块。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设立专业拓展模块课程,使学生在专业方向选择、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上更具有自主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环节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5%以上。

   五年内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构建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修订与完善教学计划。力争在下一个五年内,努力拼搏,创造佳绩。本专业力争创建周口师范学院品牌专业。

2.3特色专业建设

   周口师范学院恰处河南省农业主要产地、微生物发酵和白酒酿造行业的聚集地即豫东平原地区。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要及时抓住地方行业发展的契机,突显生物工程专业的区域优势。在植物病害、微生物发酵领域和传统白酒酿造领域形成较强的学科优势,有望建成在全省植物病害、微生物发酵和传统白酒酿造领域有明显特色并在该领域学科具有一定学术地位的生物工程特色本科专业。

2.4课程和教材建设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专业教师的科研情况,继续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在现有省、校级精品课程基础上努力实现质量和数量的新突破,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2门,争取建设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增加校级精品课程2-3门。

争取在2-3年内完成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开设课程的全部课件制作,建设较完善的多媒体资源库。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要求每门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有益的教学改革,制作课件,在教学方式上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有条件的话尽可利用网络教学。

   在教材建设上,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和生物工程的进展,在主干课程上以国家统编教材为主,在选修课程上,采用国内优秀教材与自编出版教材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组织教师编写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材。

2.5教学团队建设

   以“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为目标,通过观摩课、讲课比赛、教学改革立项等项目,提升教学团队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努力将校级“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成为省级教学团队,五年内争取校级以上教学课题立项10-15项,省级教学立项8-10项。

2.6教师队伍和学术团队建设

   以我系建设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省级重点学科校重点实验室为契机,加强本专业的师资建设,完善年龄、职称结构,积极引进人才,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去名校访问进修。加大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努力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五年内,争取引进学科带头人1名以上,博士3名,至2017年师资总量达40人以上,其中高级职称比例大于50%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硕士以上学历大于80%

   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科研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为争取国家基金、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奠定基础,争取五年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省、部级课题3-6项。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向国际著名刊物投稿,提高SCIEI、国家一级期刊等的收录数量。

2.7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方面,改革实验内容,精选基础性实验,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设立专项经费,向学生全面开放实验室。

   专业见习实习方面,建立以体验为基础、项目为驱动、实践为目标的全程渗透、分层推进的见习、研习、实习三习一体化的实践培养体系。

2.8实验室和见习实习基地的建设

   加强实验室建设的投入,通过五年规划建设,本专业在原有实验室基础上增加化学实验室、生物产品开发与研究、生物工程实训室等3个实验室,总投资达200多万元。实验室建设将达到新的水平,能完全满足本科实验教学的条件,为我系本专业的申硕作准备。

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上,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到基地的科研功能,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在原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增建3-5个能够长期开展教学活动的紧密型校外企业实习基地。

2.9教研室建设

   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管理”三位一体的教研室运行机制。教研室主任负责本教研室的教学、科研、管理等行政工作,认真搞好教研室规划、理清思路、选准项目、完成任务,做好对本处室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工作。

2.10教育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教学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完善教务管理系统;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考核、评优表先、组织发展、就业等工作体系,体现我系学生管理特色。

2.11毕业生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就业、考研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率。

四、生物工程专业规划发展目标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

   要利用各种渠道积累资金,加大投入用于学科的组建、教师职称的提高和引进人才,调动已有人才的积极性,为人才创造必要的条件。组织力量积极申报课题。力争学校每年30万元投入实验室改造、实验仪器设备的添置与更新、开设综合性实验、改善实习基地等。

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①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师良好的人格形象。以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为目的,切实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教风教育,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擅自离岗。不旷工、不误课,不随意缺课、调课。团结协作,严谨治学。谦虚谨慎、以诚待人。热爱学生,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②加强老教师的在职进修培训与学历提高,积极创造条件,及时充电,早日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他们对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根据学校的要求,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作为系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制订《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及实施措施》,规定青年教师必读书目,定期检查青年教师的读书笔记。每学期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由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举行观摩课教学活动,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给每位青年教师指定指导教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

   ④创建和维护有利于年轻教师成长的专业氛围和工作环境。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进行专业研究。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学历学位进修学习、定向学术会议和各种专业活动、参与专业课题研究,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⑤积极开展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鼓励教师掌握教育信息技术,把信息新技术变成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的真正工具和手段。拔出专款为教学一线的教师配备便携式电脑,改善教师的教学工具,使教学一线的教师都能应用新技术授课,尽快更新传统教学方式、方法。

   ⑥保证师资培养经费,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水平。在办学经费紧张,教师培训经费有限情况下,采取培养经费由校系、个人共同承担的办法,对于符合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及专业急需的课程,选派专业能力强,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学历层次。

3.切实抓好专业建设的基础项目

   ①课程建设。把课程建设作为重点,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类课程建设项目,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教学改革方案。以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特色课程建设为主线,加大系级投入和奖励的力度,全面推进课程建设。

   ②教材建设。在教材建设上,坚持主干课程以国家统编教材为主,选修课程采用国内优秀教材与自编出版教材相结合的原则。提倡教师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编写有地方特色的教材,更好地发挥教材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③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完善教学体系和内容,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为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实践能力”为原则,建立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④实验教学。着力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提高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比重,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和开放性实验,切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校方面也要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不仅要满足基础实验教学和综合型、设计型等研究性实验教学的需要,也要为开展高层次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⑤教学研究。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提高教学的办学方针,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立项的扶持力度,对于已立项的课题,加强检查、督促,确保各教学立项课题的顺利完成,并争取在获奖层次上有所突破。

   ⑥科学研究。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积极组织动员本专业有条件的教师申报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鼓励教师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加强学术交流,积极推进纵向和横向课题的申报与研究。

   ⑦专业见习实习。重视见习实习基地的建设,更新实习观念,把师范院校、企事业单位通过协调,结成长期合作关系,使学生在生产见习及实习过程中各个方面都能得到锻炼,确保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⑧毕业论文(设计)。不断改善科研条件,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的安排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延长论文(设计)工作时间,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分积点,结合专业课特点从三年级开始分批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撰写与答辩工作。抓好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和答辩,增加论文(设计)经费的投入,对获得优秀论文或毕业论文(设计)得到发表的学生和指导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增强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4.优化专业建设的管理机制

   ①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由系主任任组长,有关系领导及教研室负责人为成员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其职责为: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对各教研室专业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评估并提出奖惩意见。

   ②以专业建设规划为依据实施建设和管理。各教研室应按照专业建设的任务要求,分别制定本教研室专业建设规划。系专业建设规划要明确各门学科及责任人,并就学术梯队、学术成果、仪器设备和经费预算的情况给出详细的说明。各教研室的专业建设规划经过论证确定后要严格执行,系领导小组将以此为依据对各教研室的专业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作为业绩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③分类指导,按需资助。根据不同的规划任务和考核标准,分配专业建设资源和资金,确保申报硕士点的学科以及申报省部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学科得到重点发展。核准教研室关键与重要岗位设置,编制人才引进与在职培养计划。

   ④严格考核,重奖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专业建设采用目标合同制,各教研室专业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专业负责人在充分论证和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系签订《专业建设规划任务书》,对于中期与终期考核较为优秀的单位及个人,将进行适当的奖励;对于完成申报硕士点建设任务的学科及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将予以重奖,用于本学科的继续建设。

5.大力提升专业建设的社会影响

   ①积极探索专业建设的新思路,努力实现生命科学系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加强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相互协调,形成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鼓励相关负责人在专业建设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微生物发酵及白酒酿造学科或生物产品研发领域快速形成相对的领先优势。力争把发酵工程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

   ②鼓励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精品课程和重大科研课题,逐步积累能够与外界横向比较的优势资源,并通过申报的渠道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主管领导及社会企业了解我系的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③积极邀请校企专家到我系讲学、交流、指导专业建设。通过各种渠道,每年邀请2-3名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到校讲学,为专业建设建言献策,指导教师提升科研水平,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④提倡校企联合的生物工程专业建设模式。与周口市相关企业单位建立紧密联系,签订专业实习基地,并充分发挥周口市以农副业生产为主优势,联合开发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服务于当地农业生产。利用周口市科研的资源以推动我系的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并逐步形成我系专业建设的特色,成为社会了解我校的重要窗口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