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生物制药专业工作总结

  张鸿飞        2021-03-01        29


一、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填写专业、课程、师资培养、教学改革、科研等方面内容。


生物制药专业建设以培养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能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及管理工作,能在生命科学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生产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为使命,不断深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成为在省内同类院校同专业中具有领先水平及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特色专业,打造一流本科专业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生物制药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年度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1. 专业建设

本年度继续探索生物制药专业建设的新思路,加强内涵建设,组织本专业骨干教师到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院、南阳师院进行学习交流;多次组织陈璨、吴长景、李国印、田二丽、李晋、王永利等教师参加《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应用推进会及混合式教学模式强化学术研讨交流会》、《回归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等课程改革研讨会。顺利修改撰写2020版生物制药专业培养方案。

本专业带头人刘晓萌副教授给2020生物制药新生上了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专业导入课,解读了本专业培养方案,介绍了学习方法、思想方法、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等,鼓励新同学要客观认识自我,树立远大目标,争取在大学四年时间努力提升自我,无论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或者开展职业生涯,都应该学好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动态。使刚踏入大学的新生们对生物制药专业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2. 课程和教材建设

在学院组织下,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在课程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在教研室主任指导下,成立课程组,共同探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坚持教研室集体备课制,集体听评课制度。通过每学期的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和实验项目论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六化、六制、六转变”的教学改革模式。在上学年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了生物制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如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并积极推进改革方案的实施,大部分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

通过实验项目论证制度和实验周的开设,进一步完善实验周开设的实验内容,实验周运行效果明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所占比例大幅提升。药理学及实验、生物药物分析及实验、药剂学及实验、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已经成熟,实验项目均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系统性强,贯穿整个课程,同时实验周提供了时间保障。

3. 师资培养

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和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深造,参加学术交流,提高自身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开拓视野,更新教育和科研理念本年度先后有10余人次外出参加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此外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为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搭桥铺路

为迅速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能、专业水平,生物制药教研室集中进行学习性、指导性、检查性、诊断性听评课,以此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青年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全面提升学院的教学质量。为保持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为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称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跟踪培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实行青年教师岗前试讲制试讲通过方能正式走向讲台。教研室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听课,并通过反复听评课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迅速成长和进步

4. 教学和科学研究

以科研促教学,生物制药专业教师结合自身科研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本年度本专业教师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SCI论文12篇,教研论文4篇;获批河南省科技厅科技厅项目3项,横向项目11,到帐经费243万元;完成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结项1项,校级教改项目结项3项。

以科研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本年度获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8项,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9篇。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科研计划,同时提升生物制药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加强和改善实践教学,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力度和广度,强化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为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产学研合作办学为抓手,与北京义翘神州细胞公司、、辅仁制药、商丘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实习、实训、就业的长效运行机制。




专业带头人(签字):

年  月  日

二、工作方案和措施

1.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以打造一流教师团队为目标,引进与培养学科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构建核心人才队伍,制定配套措施,支持青年教师深造,建立广泛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健全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和资助教师申报教研项目。创造条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支持青年教师深造,参与高规格的学术交流、学术培训活动,到国内外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做访问学者或接受短期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建立教学、科研奖励基金,对教学效果好的校级优秀课程,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对科研课题层次高,数量多、经费大的课题组进行奖励,对公开发表的论文进行分级奖励。建立出版基金,支持本学科教师出版有水平的专著、教材。从根本上解决老师的科研和教育经费压力,积极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各学习平台,提升自我,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只有老师更优秀,才能更确保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能力。

2. 深化课程模式改革

由课程专家和专业教师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行动体系理论,从教学需求出发,从学生需求着眼,围绕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问题,构建由理论实践结合,项目驱动的系统化课程体系,保证较高的就业率和考研率,为学生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对试题进行认真筛选和论证,确保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课程考核采取多样化考核方式,对达标课程采用百分制或五级分制,对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采用评语加评分制,以确认学生学业成绩客观真实,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3.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建立牢固的长期合作关系,野外实习、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紧密结合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发挥基地的资源优越条件,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植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整合各方面资源,根据各项专业技能的内在要求改建和新建集理论教学、课堂讨论、技能训练、创新实验为一体的专业技能实训室,对专业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后,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推行目标教育。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职业规划,优化与设计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核心课程群,培养具有良好人文修养、现代科学素养、适应生物制药快速发展的优秀人才,注重“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

4. 严抓教学管理工作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和强化教育教学实施效果等方面,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成效进行考评和监控。

1)严格执行和落实学校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与制度,涵盖教材选用、教学材料的制定与要求、授课与教学纪律、考试与阅卷、毕业论文工作规范、科研促进教学等方方面面,实施效果较好。

2)根据专业情况制定具有学院特色的师德师风建设措施,进一步规范学院教师的教学工作制度,提升教学质量,创建优良的教风和学风。

3)严格落实学校统一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从教学态度、教学文件准备、督导反馈、网上评教等方面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评优选先、职称评聘采取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

以教学管理指标体系作为教学管理准绳,以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作为教学管理与教学运行的中心目标,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规范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内涵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质量。成立教学领导小组,负责教学建设的落实、检查和评估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级进行教学建设加强专业图书资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三、具体成效(须列举)

1. 产学研合作

吴长景、陈璨、李国印、黄丽等老师与企业、学校深度合作,签订多项横向项目,到账经费200万元。

2. 教学改革

本年度完成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结项1项,申请校级教改项目结项3项。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落脚点。

3. 科研成果

本年度本专业教师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其中SCI论文12篇,教研论文4篇;获批河南省科技厅科技厅项目3项,横向项目11项,到帐经费243万元;

4. 师资建设

刘晓萌老师被评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田二丽老师被评为第九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生物)大赛和教学设计(生物)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刘晓萌老师指导学生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成果奖,并被评为指导教师一等奖(创新类)。引进1名生物制药相关专业博士,两名教师成功考上国内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有望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师资水平。

教学院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9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